房市走熱,但富人買屋也不傻,而2020年的熱潮卻多來自於低利、優惠利率方案,創造出首購與投資客群積極買屋,中低價位才是目前主流,企業主們反因為資產佈局全球,疫情影響下資產容易受損,更在投資不動產上改走保守,除了改買價位相較平實的高價宅,事實上有錢人買高價不動產市場,避稅手法百出,本期全球編帶你走進他們的心坎裡,看看富商巨賈們如意算盤是怎麼打的。
節稅第一招 公司名義買房
最常見的莫過於以公司名義購置,以公司名義買房,未來交易可避免房地合一重稅,即便獲利仍需要繳營所稅20%,都比前兩年內交易獲利遭課45%、35%的房地合一稅來得低,若可視作公司資產,每年都可攤提支出成本,節省營所稅。
另外則是左手轉右手,本為個人或名下公司名義購買,之後又賣給自己的其他投資公司法人,轉賣時若墊高持有成本,未來出售價格沒有獲利,也無需被課稅;亦有建商高價賣給相關公司,藉此增添社區價值。
而前一手公司如將房產作為公司投資項目,目前公司整體營收要是為虧損,雖有這筆獲利,仍無法打平,那麼就無需繳納稅額。而透過此次移轉,則順利將房產取得成本拉高,未來若再轉手,需申報獲利金額亦可降低,投資房產計算可謂算盤打得精。
僑外資有玄機 陸資、港資購屋得來速
僑外資方面則是公司具備中資、港資背景不錯的解套方式,一直以來中資的買房限制都較多,包括購買數量、貸款成數與金額、在台停留時間、房屋持有時間限制、是否具備對岸黨政軍身分等,加上兩岸關係緊張,敏感程度更勝,還有不少港資即便在台認定不屬中資身分,也會因香港政經局勢詭譎,公司改以僑外資身分設立,免於曝光。而以僑外資購入,不論在投資開放比例、實收資本額報備、投資金額許可申辦等規定都較寬鬆,自然是這些身分特殊的買家不錯的選項。
親戚愛計較? 親友交易內行看門道
目前亦有富人分批轉售給親友,或自身的相關公司,主要因為轉手對象手上資產並不夠多,恐被視為有贈與之嫌,因此若只交易一半資產,符合買方負擔合理範疇,可免於稅務上產生爭議,像也有利用每年贈與免稅額分次買房;或是生前分次賣出給親人,免於繼承遺產稅等交易技巧,都能免於遭課徵高額稅金。
實價資訊透明讓有錢人難再將親友交易價格壓得過低,否則未來出售恐遭課高獲利所得,不過有時候出於物件條件相較優異,具備增值空間,或室內裝潢絕佳,賣方亦會認為價格已屬友情價碼。
不過央行最新的不動產貸款針對性審慎措施,其中之一在於公司法人貸款無寬限期,且第一戶購屋住宅貸款只能貸六成,第二戶限貸五成,雖衝擊以公司名義投資的族群,不過豪宅產品本有限貸六成的法規,自始至終都未鬆綁,更有許多購置豪宅的有錢人是現金直購,該項限貸措施相對針對設立多間公司的小型投資客,對於富人影響和緩。
現金直購不僅是老子有錢而已
至於近年也常聞不少有錢人以現金購屋不貸款,除了彰顯資產實力,也在於銀行爛頭寸多,自身都要找去化管道,更不歡迎過於大筆的資金存入,整體利率亦偏低,豪宅不動產自然是大老闆們鉅額資金的最佳去化方向,同時免於受後續政府在抑制房價相關措施再出招干擾資產價值,現金買房都可一次解決。
有錢人照過來 個資保密有方法
長期以來不少知名人士擁豪宅遭披露,除了因為媒體拍到進出特定社區,或是遭到左鄰右舍爆料,也有的是業者為了塑造話題放出消息,然當前謄本資訊泛濫,即便有所謂隱藏姓名,其實仍可從謄本獲得許多資訊,特別是以公司法人名義購屋最易洩漏蛛絲馬跡,而戶籍地址也是個資線索來源,這均是許多名人買房新聞的由來,而眼下不少豪宅新案銷售時已會指導買方隱藏相關資訊,亦讓名人隱私有所保障。